內容簡介
恩格斯在《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指出:「人們所期望的東西很少如願以償,許多預期的目的在大多數場合都彼此衝突,相互矛盾,或者是這些目的本身一開始就是實現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實現的手段的。這樣,無數的個別願望和個別行動的衝突,在歷史領域內造成了一種同沒有意識的自然界中佔統治地位的狀況完全相似的狀況。行動的目的是預期的,但是行動實際產生的結果並不是預期的,或者這種結果起初似乎還和預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後卻完全不是預期的結果。」
1910-1911年間,滿清資政院召開會議預備修憲,推動君憲政體,但結果卻令國人失望,立憲派在絕望中改弦易轍,走向共和。
雖然滿清政權最終走向了崩潰,而資政院的精英們在政治、教育、財政、經濟等諸多方面的頂層設計和治國理想,給後來的中國留下了一筆可資借鑒的豐厚遺產。
章節
- 序言:世间已无老佛爷(p.序言 - 1)
- 天子一号案(上)(p.1)
- 天子一号案(下)(p.8)
- 再见状元郎(p.16)
- 新闻的界限(p.26)
- 议会是江湖(p.35)
- 泣血的国会(一)(p.44)
- 泣血的国会(二)(p.54)
- 泣血的国会(三)(p.63)
- 泣血的国会(四)(p.72)
- 辫子里的刀(上)(p.81)
- 辫子里的刀(下)(p.92)
- 昭雪六君子(一)(p.102)
- 昭雪六君子(二)(p.112)
- 昭雪六君子(三)(p.121)
- 昭雪六君子(四)(p.130)
- 致命的饥荒(上)(p.139)
- 致命的饥荒(下)(p.147)
- 亡国的股灾(一)(p.158)
- 亡国的股灾(二)(p.167)
- 亡国的股灾(三)(p.177)
- 亡国的股灾(四)(p.187)
- 亡国的股灾(五)(p.197)
- 弹劾军机案(一)(p.209)
- 弹劾军机案(二)(p.219)
- 弹劾军机案(三)(p.229)
- 弹劾军机案(四)(p.239)
- 弹劾军机案(五)(p.249)
- 天朝的预算(上)(p.260)
- 天朝的预算(下)(p.270)
- 参考文献(p.282)